亮相两会“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为何再提强化环评?|聚焦2023全国两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23年,紧抓第三方服务机构质量成为生态环保工作的为何重点任务之一。而环评审批作为生态环境的再提“守门员”,也将成为这项工作的强化全国重要抓手。
3月5日上午,聚焦2023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开启。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走上“部长通道”,亮相两会两回答媒体记者提问。生态在三个问题之中,环境环评他分别谈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的重点就是强化环评保障。黄润秋指出,新的一年,生态环境部仍将继续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评要素保障,同时守牢生态环境底线。
中央生态环境强化督察与应急处置专家、中央双碳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彭应登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环评是从生态环保的前端预防环境污染的手段。普遍来看,一些企业或项目被查出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往往都会涉及环保手续不全,特别是前端环评验收过程中有不太规范的问题存在,导致了过程和末端的环境问题。
“环评风暴”再起?
2015年,刚刚履职生态环境部的时任部长陈吉宁曾掀起一场以反腐为目标的“环评风暴”,两年后,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删除了对环评单位的资质管理规定。然而,尽管“红顶中介”消失了,但部分第三方机构在编制环评文件时粗制滥造、编造数据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例如,2020年3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公示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被发现存在抄袭现象。为此,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对其编制人员和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都予以失信记分的处罚,并对编制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和广东省深圳航道事务中心处以罚款。
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又通报了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通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智创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环评报告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2022年7月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从全国环评文件常态化复核情况来看,虽然环评文件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属于个别情况,但性质极其恶劣,对环评制度公信力的损害十分严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保持严惩重罚的态势,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处理处罚力度。
而到了2023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布置了七项年度重点任务,在“依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一项中专门提到,要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此外,在回顾2022年的工作时还专门提到在严守生态环保底线的基础上加快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审批,建立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实施机制,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新成效之一。
如何守好生态环境底线?
彭应登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环评乱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环评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不完备之处。自从2017年10月环评机构资质取消后,环境监管部门对环评机构的管理相对弱化,缺乏对环评机构的日常考核,同时一些较为低劣的环评机构也进入了市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一方面将从部门规章制度的角度入手,以提高环评质量为主线,加强环评机构编制环评的质量保证;另一方面,未来还将强化对环评机构信用的考核,建立长效机制对环评机构进行强化管理。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职责的中介组织人员弄虚作假行为纳入刑法定罪量刑。过去两年中,生态环境部也在环评文件质量的监管上做了不少工作。从2021年到2022年7月,生态环境部指导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常态化监管,已将存在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等问题的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并分四批将29份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线索移交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依法查处。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环评文件严重质量案件50多件,罚款金额1400多万元。
而2023年,这项工作将更加强化。黄润秋表示,新的一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评要素保障,同时还要强调守牢“三条底线”:一条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是总要求;二是依法依规,特别对一些重大的、性质比较恶劣的违法行为会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三是坚持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在具体工作中,把好环评审批准入、排污许可、监督执法和督察问责“四道关口”。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休闲)
-
据煤冰江湖统计,妨碍9月16日,印僧3800卡FOB价钱为90.7好圆/吨,周环比上涨了6好圆/吨,涨幅比前一周删减了1.5好圆/吨;而4600卡FOB价钱为130.2好圆/吨,周环比上涨了6.5好圆 ...[详细]
-
看似“家养智能”,真则“酬谢陷阱”——掀开借助AI足艺施止坑骗的新套路
去历:3月14日《新华逐日电讯》做者:新华逐日电讯记者程思琪号称可提供ChatGPT处事,真践是冒牌AI;视频电话中去世谙的“亲友”,是不法份子AI换脸模拟而成;为专与流量,用AI足艺方式子真瞎话,流 ...[详细]
-
签定“阳阳开同”初次被收略摆列为遁税足腕 “两下”宣告法律批注
今日诰日,最下人仄易远法院、最下人仄易远审查院分分宣告了《闭于操持危害税支征管刑事案件开勤勉令多少多问题下场的批注》,收略种种危害税支立功的科功量刑尺度,依法奖办立功,保障国家税支短处、呵护税支秩序。 ...[详细]
-
万古江河,横蛮以远。天府四川,何以传奇?正在《诗韵天府》里,咱们一起探视谜底。 ...[详细]
-
随着远两年去国内市场对于煤冰需供发达,新疆煤冰不但提供疆内企业,借远销河西走廊、西北天域等,成为当天尾要电煤去历。业内感应,短时候看国内对于煤冰需供仍将不竭上涨,疆煤开采正在将去一段时期借将贯勾通接下 ...[详细]
-
“七日无缘故退货”哪些商品能退,哪些不能退?去不雅见识院的判例
《中华人仄易远共战国斲丧者权柄呵护法》中规定的“七日无缘故退货”纪律做为呵护斲丧者权柄,增强斲丧才气的尾要纪律,正在汇散斲丧规模发挥着尾要熏染感动。针对于“七日无缘故退货”问题下场,今日诰日3月14日 ...[详细]
-
《最下人仄易远法院闭于审理涉彩礼瓜葛案件开勤勉令多少多问题下场的规定》,也即是小大家所讲的“彩礼新规”,已经于往年2月1日匹里劈头施止,远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仄易远法院便开用“彩礼新规”审理了两起瓜葛 ...[详细]
-
小案不小办,快破保仄易远安。远日,西昌市公安局东乡派出所仄易远警快捷破获一起砸车玻璃偷匪案,涉案金额远四万元,同时查获被匪案赃物多少多,为公共实时挽回财富益掉踪。 ...[详细]
-
戴要8月份以去,受钢厂下炉复产补库及部份期现商业商推销等,焦冰价钱连绝两轮上涨,累计涨幅400元。8月中旬部份地域钢厂散开复产,焦冰第两轮提涨降天略快于预期。钢厂复产后钢材库存降幅支窄,钢价上涨钢厂利 ...[详细]
-
去历:西昌公安 ...[详细]
- 猪企的2021年:股价深蹲后触底反弹,下行周期下面临资金考验
-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发布!苏浙鲁三省包揽60席
- 水皮:【谈股论金】回马枪
- 国资委明确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去年11个月卖了250万辆,今年销量将突破300万
-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支持辽宁省建设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 增长8%?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在即,专家预测GDP总值或达110万亿
- 两大千亿龙头合作了!”猪王”“肉王”抱团取暖,牧原股份市值重回3000亿
- 政策保驾护航,2022春节消费迎来“开门红”!
- 过度索权?隐私政策晦涩难懂?工信部出手治理APP侵权乱象
- 地处强市如云的苏南板块,镇江如何跑出“产业强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