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民声新闻网 > 创新科技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已完成,1.5万亿流向哪里?
民声新闻网2025-04-16 04:13:16【创新科技】6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张波也坦言道:“据不完全统计,黑臭水体治理这三年,直接投入超过1.5万亿。虽然通过黑臭水体的治理,沿河、环湖开展生态修复,把低价值空间改造成高价值空间,人气提升,拉动招商引资,形成了一些地方经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1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对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2021年,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4.9%,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比例为1.2%,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会上指出,尽管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工作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接下来将以推进落实“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主线,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并且“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
已解决90%以上的黑臭水体问题
据了解,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了持续改善的势头,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而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295个地级以上城市已经从“几乎条条河都臭”,到如今,90%以上的黑臭水体比较稳定地解决了黑臭的问题。可以说,黑臭水体的治理在“十三五”期间拿到了优异的成绩单。
尽管如此,张波也坦言道:“据不完全统计,黑臭水体治理这三年,直接投入超过1.5万亿。虽然通过黑臭水体的治理,沿河、环湖开展生态修复,把低价值空间改造成高价值空间,人气提升,拉动招商引资,形成了一些地方经济新的隆起带。但是这项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地方做事情花架子多,治标不治本。”
“有的地方靠撒药治污,有的地方靠加盖板遮人耳目,有的地方靠调水冲污。”说到现存问题时,张波一一举例说道,“这些所谓‘聪明的做法’一度很盛行。但是群众举报、媒体监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把这些问题曝了光,摆在了桌面上。”
此外,张波认为,一些地方因政策没有到位、收费机制没有落实,使得市场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财政的力量又捉襟见肘,从而导致整个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长效机制很难建立起来。
“只要是我们发现哪个地方黑臭水体治理后又返黑返臭了,群众不满意,我们就立即纳入国家清单,实行清单管理、跟踪督办、逐一销号。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张波在强调将持续发力黑臭水体问题时也指出,生态环境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动用卫星遥感、现场核实、群众举报等各个渠道,加强监督。中央环保督察也会始终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进行监督。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完成
张波在会上透露,“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正在按照程序推进会签报批等工作,应该不久会跟大家见面。
“规划既注重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十四五’巩固深化;又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对有关工作和目标进行了完善。”张波指出规划将聚焦三大特点,包括聚焦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机结合。
据了解,2019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以来,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水污染防治法》关于流域规划编制的法律要求,聚焦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督促指导各地做实地市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在试点的基础上,组织32个工作组逐个地市进行督导帮扶,最终形成了比较符合各地实际的359份地级行政区的规划要点;在指标设计时,不仅设计了专业性强的常规指标,也制定了便于群众理解、判断、监督的亲民指标。
“十四五”是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要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
张波指出,水资源方面将推动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制度,把生态用水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推动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水生态方面将聚焦流域的重要空间,按照流域生态功能需要明确管控要求,推动转变以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逐步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力争在“有鱼有草”上实现突破。水环境方面将着力两方面,一方面深化污染减排,治理环境破坏;另一方面针对人民群众亲水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善水环境,力争在“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
“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机结合在于,一方面,按照‘河湖统领、三水统筹’的规划编制思路,指导地方搞清楚问题、症结、对策、落实等‘四个在哪里’,科学提炼重点任务和项目,加强项目管理,以项目实施推动规划落实。另一方面,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等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张波说道。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417)
上一篇: 治战之下市场激情分解 推销压力仍需处置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多地提高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没缴够的人该怎么办?
- 因对京津沪返回人员一刀切盲目管控,河北保定、石家庄等4市被通报|快讯
- 解码胡润最新“瞪羚、猎豹企业”榜单:中国的准独角兽为何一半在长三角?
- 精酿酒馆开遍深圳大街小巷!新玩家不断涌入,“夜间星巴克”能否实现?
- 最新!国资委公布98家央企名录,新增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位列其中|快讯
- 解码新央企中矿集团:五名高管来自能源矿产大型央企,将整合国有铁矿采购及海外铁矿资产
- 7月投资消费等多项数据环比回升,经济基本保持稳定|快讯
- 又成立一家央企!物流航母起航,什么信号?
- 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贸易企业上市融资,商务部等27部门发文促进文化领域对外投资|快讯
- 近八成环保股下行,福龙马披露近千万环卫服务项目,*ST美尚因迁址收关注函「环保周评榜」
- 7月PMI回落至临界点以下,需求不足是主因|快讯
- 发送货物近20亿吨!上半年铁路货运大增|快讯
- 超九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迈向收官|中国经济半年报
- 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生态环保产业“双碳”行动纲要出台,八项重点工程来了
- 最新!北京9月1日起个人医保账户定向使用,明年起职工门诊待遇不设封顶线|快讯
- 商务部:即日起暂停天然砂对台湾地区出口|快讯
- 终于跑赢大盘!八成环保股上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成为新赛道?「环保周评榜」
- 周内环保龙头股整体下行:中电环保收获大订单营收大增,中创环保转让资产收关注函 「环保周评榜」
- 重磅利好!广州南沙落下重要一子,大湾区将现“三足鼎立”对外开放格局
- 6月CPI同比上长2.5%!汽油、机票大幅上涨,猪价同比仍处下降通道|快讯
- 上半年地方成绩单陆续出炉,这些地区表现亮眼!
- 葡萄酒出口逆势增长256%!宁夏以酒为媒,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走基层
- 盘点一线城市落户门槛:上海一月内放松两次,广州差别化落户仍待落实,深圳为何变“高冷”?
- 连续4日单日新增超过150例,成都宣布1日18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快讯
- 国企改革30天:四家央企重组整合,下一步军工钢铁是重点
- 严查税务造假!税务总局从重处罚恶意造假骗取留抵退税企业|快讯
- 环保板块再迎政策利好,钱江水利年内涨幅超50%,*ST博天重组尚存不确定性「环保周评榜」
- 比特币抛售仍在持续!美国推出首只做空比特币ETF,六月7家交易所大裁员
- 六大数字协同平台发起“专项行动”,央企数字化全面提速
- 二季度GDP有望正增长,下半年稳经济政策或继续加码
- 北京上调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最低5869元,最高31884元!|快讯
- 中欧班列7月再创新高!1至7月累计开行8990列|快讯
- 三连板后国中水务回复“不直接参与重整计划”,跨界合作能否扭转公司颓势?
- “二师兄”一飞冲天!一周上涨7元,屠宰厂压量保价,对CPI影响几何?
- 7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略有回落,餐饮住宿指数仍处最低位|快讯
- 服贸会搭台,中外企业来“唱戏”!数字化成为新增长点|聚焦服贸会
- 汇率变化冲击外贸中小企业,多地推出汇率避险业务
- 环保板块跑赢大盘,科技支撑“双碳”实施路线图出炉,海天股份受中报利好触及涨停「环保周评榜」
- 猪肉价格推涨CPI至两年新高,警惕年内通胀压力有所增大
- 外资更青睐哪些行业?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7.4%|快讯
- 7月开工项目投资近2.4万亿,三季度基建加速上马
- 7月社零小幅回落背后:各地聚焦需求不畅,消费券成重要抓手
- “亏损王”启迪环境要翻身了?上半年亏损收窄,现金流大增
- 董宇辉爆红背后:“线上热”带动5月社零触底反弹,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来了吗?
- 雅万高铁车体抵达印尼,高铁走出去再下一城|快讯
- 促进居民消费,带动城市群低碳转型,数字经济赋能京津冀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 助力发电央企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首单3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落地!
- 全年外贸“稳”了:前7月增速重回两位数,RCEP贸易额同比大增18.8%
-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导致增速下降,8月PPI同比上涨2.3%|快讯
- 《印花税法》即将落地!7月1日后印花税有哪些新变化?|快讯
- 铁路建设提速!上半年全国投产新线逾2000公里|快讯
- “中船系”资源整合提速!中国动力拟226亿收购多家公司股权,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 动力电池回收概念带动环保股走强,环保板块迎来涨停潮,会是“一日游”行情吗?「环保周评榜」
- 消博会“朋友圈”再扩大:RCEP成员热情高涨,自贸港持续发力
- 解码《财富》世界500强中企:比亚迪进,恒大融创退,房地产“黑铁时代”真的来了?
- 记者实探“月饼刺客”!一块月饼68元,价格贵在哪里?
- 一年最高补贴3000万!横琴发布首个集成电路扶持政策,“中国芯”再提速
- 多领域资源重组“好戏连台”,专业化整合成下一步央企重组主流模式
- 国资委提出“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背后的深意在哪里?
- 央企整合大动作!13组项目集中签约,这些领域重组并购将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