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民声新闻网 > 经济趋势
超过10个千万级人口大城市已实现核酸检测常态化 卫健委:不会对所有城市“一刀切”
民声新闻网2025-04-16 05:07:59【经济趋势】8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4日,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河南、山东、山西、江西等6个省和直辖市开展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其他省份中也有超过20个城市要求居民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其中,超过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过去一个月内,个千家住北京丰台区的人口小王已经做了22次核酸检测。自5月12日起,大城对北京要求进入商场超市、市已实现市宾馆酒店、餐饮饭店等公共场所均须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意味着,一旦核酸检测失效,他就无法上班、无法去超市购物、无法自取外卖,生活十分受限。因此,隔一天做一次核酸检测便成了他的固定日程。
而这亦是许多大城市“打工人”的日常。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4日,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河南、山东、山西、江西等6个省和直辖市开展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其他省份中也有超过20个城市要求居民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其中,超过10个人口达到千万级的超大城市已经实现了核酸检测常态化布局。
在2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目前国内有多个城市和地区都已经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工作,总的来讲,这些实际工作和探索运行是稳定的,而且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我们在疫情防控中立足于‘防’是成本最低的。只有立足于‘防’,减少病例发生、减少波及范围,才能使得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以维护,才能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个稳定环境下运行。”
常态化核酸检测不会“一刀切”
记者发现,虽然多地都开展了常态化核酸检测,但在执行政策、要求频次上有细微差异。
例如,上海、北京均要求进入公共场所须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江苏省、浙江省多个地级市也有类似要求;河南省要求每48小时应完成至少一次核酸采样,郑州市在5月底前先行先试,其他省辖市6月底前开展;山西省要求太原市每周一次核酸检测,其他地市居民需10天左右进行1次;江西省对医疗机构、隔离场所、冷链相关企业从业人员实行1天1检,对宾馆酒店、商超、药店、快递外卖等高风险暴露人群实行2天1检,对其他普通人群实行3天1检;辽宁省大连市要求每周二、周四、周六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周二男性测,周四女性测,周六均可测。
为严格执行政策,一些地区启用了健康码变色、弹窗的管理办法。比如,山东省要求居民进入公共场所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健康码“核酸检测”一栏上有48小时、4日、7日三个圆形标识,有核酸检测记录显示蓝色,没有记录则显示黄色,如7日“亮黄牌”出行将会受限;武汉未进行48小时核酸检测将被赋“灰码”;杭州48小时内如未进行核酸检测将被弹窗。
“常态化的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的需求来决定,绝对不能一刀切。”郭燕红指出,在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开展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工作,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织密织牢疫情监测网,更早发现潜在风险,落实好“四早”要求。具体的检测频次也是要当地根据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的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
超过10个超大城市已布局
同时,郭燕红表示,建立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也并不是对所有城市的要求,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
根据七普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17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千万,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武汉、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青岛和长沙。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武汉、郑州、杭州、苏州、石家庄、青岛、临沂等11个城市均已明确要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或要求进入公共场所需出示规定时间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小王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的工作地海淀区和居住地丰台区都是单日开展核酸检测服务的。每到检测日,早上醒来就能听见小区里传出“请居民朋友们下楼做核酸”的喇叭声。之前上班期间,他都是做完了核酸检测再坐地铁出门的。
而在其他超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虽然并未提出明确要求,但也都在加紧布局15分钟核酸采样圈。例如,西安在街心公园、人流量密集的商圈、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等多地增设核酸采样点位。而天津自2022年初以来,每个小区都设置了采样棚,需要开展大规模检测时便可立即启用。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和高拓测算,以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范围,按5月起大城市全部2天一测(全为4元/次、10混1)推算,年内产生费用约3500亿,若一周一测则费用不到千亿。而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和宏观研究员杨涛认为,常态化核酸的成本应明显低于全面/部分封控的成本,有助于维持“疫情要防住VS经济要稳住”的均衡。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21)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看病更方便了!河北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 年后各地“抢人大战”正酣,多地大手笔包机包车跨省招工
- 2022年CPI同比增长2%,12月猪肉价格上涨22.2%|快讯
- 北京通报四家碳核查机构报告被退回,碳数据核查“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环保利剑
- 代表委员谈减税降费:纾困解难,切实助企|聚焦2023全国两会
- 以技术破局!高新技术成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必经之路
- 最新消息!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快讯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可抵扣个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增加至7项
- 累计发送旅客3.48亿人次!铁路春运正式收官|快讯
- 吴晓求:过度金融化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地震致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港停摆:集装箱倒塌、大量船舶等待,全球贸易影响几何
- 产量迈上了2000万吨台阶后,大豆收购价高开低走,后市如何?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重大战略区域、重点城市群将探索减污降碳有效模式|聚焦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 2022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制造业受益最明显|快讯
- 逐月向好!一季度进出口增长4.8%|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需要倍加努力
- 猪价回暖,个股集体上涨!“二师兄”的春天回来了?
- 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预计最高峰发送旅客500万人次|快讯
- 涉及光伏、风电!传统能源巨头中国能建发力新能源,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
- CPI“破1”!菜价领跌,3月同比上涨0.7%|快讯
- 税务总局:前2月房地产销售收入由负转正,3月增长17.9%|快讯
- 完全脱离中国几乎不可能!全球供应链新格局:跨国企业打出“中国+1”战略|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去年前11月国企实现营收超33万亿元,地方国资会议明确今年七大改革重点
- 新零售业的中场战事:消费复苏下加速布局,中国品牌颠覆全球零售格局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公开,整改进度达60%|快讯
- 住建部定调2023楼市:“预售制”未一刀切取消,防“金蝉脱壳”,投机炒房仍将严控
- 人社部:人口负增长不影响劳动力供给,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快讯
- “跨年霾”再现!环境部突击检查河南两地,6家企业超标排放、数据造假遭通报|环保利剑
- 前两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快讯
- 彭华岗明确国企改革新方向:下一步重点打造现代新国企|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三一集团周福贵:三年之内绿氢会比传统化石能源更有成本优势|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桑百川:建议放开海南岛内免税政策|快讯
- 出远门的人多了!一季度铁路客运同比增长66%,货运屡创新高|“经济复苏”调研行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八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前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 扩内需成效初显!前两月投资消费回暖明显|快讯
- 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任重道远,金融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护航?|“经济复苏”调研行
- “一带一路”十年硕果累累,多方呼吁加强数字化合作|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又见“抢票大战”!直击疫情三年后的首个春运:没什么能挡住回家的脚步
- 陈文玲:中国全面结构转型拉开大幕|快讯
- 外贸平稳开局!前2个月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民营企业占比超五成|快讯
- 一季度税费收入达79721亿元,全年减轻税费将超1.8万亿元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我国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
- 生态环境部:2022年办理两会建议提案1294件, “双碳”连续两年成最受关注议题|快讯
- 开年建设起跑!北京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多位于发展新区,总投资超420亿元
- 千亿资产重组要来了!中直股份打响2023年军工央企重组第一枪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快讯
- 去年央企实现营收39.4万亿元,今年发展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
- 大连买多套房便宜了,契税下调至3%|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相比GDP老百姓更在乎身边具体事
- 央企整合开年好戏连台!涉及医疗、军工、新能源多个领域
- 3月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7%,仍保持扩张态势|快讯
- 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快讯
- 直击北京年后招聘现场:线下招聘火爆,宣传单都不够用了
- 发改委拟在吉林、内蒙古多地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西部产业转移为何选在这五市?
- 成都跻身“2万亿俱乐部”剑指大都市,下一个是谁|万亿俱乐部猜想
- 1月15日起广深港高铁福田至香港西九龙段恢复运营,须持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快讯
- 鸡蛋市场调查:连降六周后蛋价悄悄“抬头”,未来还会不会有过山车?
- 鼓励煤炭供应企业积极响应化肥生产企业需求,发改委力促春耕化肥保供稳价
- 解码全国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深圳北京稳居前三,14个地区超过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