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2021年,双碳中国经济逆势增长,目标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倒逼重要拉动力量。
此前发布060宏观数据显示,1-5月,格局改革我国经济增长趋势明显;进出口创下10年新高;CPI摆脱肉价压力缓步增长;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负转正。下的新经
一个亮点是济版经济结构,今年6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终结了自3月份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环比上涨0.2个百分点至51.5%,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加快复苏。
“制造业在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实体经济中的80%是工业,而工业当中的87%以上是制造业。保持制造业比重相对稳定,壮大实体经济,是‘十四五’关于制造业的基本定调。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环境下更要稳制造、强实体。”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新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在“3060”的双碳要求下,实体经济迎来了更多不一样的变化。
“‘双碳’本身不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根本目的。因此,‘双碳’目标本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的政策工具,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倒逼改革和经济转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表示。
在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看来,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将形成倒逼机制,促使诸如制造业等企业尽快利用低成本的节能减碳机会,特别是钢铁、化工、水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仍有较大的能效提高空间。
“如果我国制造业企业能够真正重视碳中和问题,提前做出安排,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步伐与力度,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挑战将转化成发展的机遇。”张希良表示。
经济亮点频现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持续复苏态势。进入二季度,受基数较快抬升影响,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仍处在合理区间。可以说,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亮点频现。
比如,工业保持较快增长。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83.4%,比2019年同期增长48%,两年平均增长21.7%。今年仅5月单月,就有近七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八成行业盈利超过2019年同期。
而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CPI则保持温和上涨。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其上涨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非食品价格。从下一阶段看,我国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生猪产能在持续恢复,食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有比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稳步回升。当前,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向内需拉动,特别是消费拉动的常态回归。1-5月,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7.9%,远远超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2.2%的贡献率。
值得注意的是,1-5月,中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速转正至0.6%,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负转正。当前,制造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创了历史同期新高;制造业PMI仍处在荣枯线上。
不过,在所有数据中,最亮眼的仍是进出口。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延续增长势头,以人民币计进出口总额为14.76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8.2%、30.1%、25.9%,均为1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认为,我国2021年全年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仍比较乐观,目前这种高增长的态势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全年贸易增长率有望达10%左右。
在进出口强势增长的同时,此前大幅涨价的原材料价格也已经得到控制。6月PMI数据显示,本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由升转降,低于上月11.6和9.2个百分点。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继续攀升外,其他行业均明显回落。
“总体判断,我国经济正在从快速复苏向常态化回归过程中。同时,要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常态化进程。当前,全球疫情和经济复苏仍有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仍不平衡,基数效应减弱、订单逆向回流和宏观政策边际调整,经济增速将逐步放缓,前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风险逐步暴露,经济回归常态仍面临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
按照预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预计二季度同比增速会放缓到8%左右,两年平均增速可能略高于一季度。下半年同比增速将继续放缓,三、四季度对应的两年平均增速应该在5.5%-6%之间。全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通胀水平总体可控。
“双碳”新机遇
当前,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思路。
“双碳是经济社会的一个系统性变革,不仅仅是能源问题,包括增长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现在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着发展转型,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一种转型方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表示。
在他看来,技术推动的转型会随着时间不断地进步,而碳达峰、碳中和是科技创新的竞赛,因此要提高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当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约为15%。要完成“双碳”目标,要考虑经济发展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型,来支撑能源系统转型;同时,“双碳”也会给制造业带来更多机遇。
当前,一些担忧认为,中国是世界工厂、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如果将碳排放纳入成本,会不会降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相对竞争力。
但在李俊峰看来,“双碳”目标是个世界性议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总体不会因为“双碳”目标而下降。即使个别行业和个别产品会有一些影响,不过,在一些新兴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设备、电动车等制造领域,全球范围的“双碳”目标,反而会大大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绿色转型就意味着经济结构大幅调整,高碳经济的比重会下降,低碳经济的比重会上升。这种调整,正是通过高碳和低碳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来实现的,是全社会重新优化配置的过程。未来,新能源、智能电动车等新兴绿色行业的产品价格在大幅下降,今后新能源的成本会很低。”李俊峰表示。
在张希良看来,虽然碳达峰、碳中和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但并不是碳达峰后才开始实现碳中和,而是现在就要按照碳中和的要求彻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早达峰和低峰值。
他建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经济社会进行深刻的变革,需要能源系统进行革命性转型如能效标准、建筑标准等;同时,需要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包括补贴、碳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