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也带不动猪价!上市猪企主动去产能,行业还要“苦撑”多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4月份猪企仍在亏损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近日,猪价猪企主动各家上市猪企陆续公布了4月份生猪销售数据,上市近八成的去产上市公司销售收入虽然同比有所增长,但环比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猪企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生猪价格的持续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5月初的生猪价格依然难有起色。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5月份第1周,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6.70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1%,同比上涨24.8%。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4.68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6%,同比下跌1.4%。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4.63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1%,同比上涨0.5%。
“5月份的猪价还是一个震荡式的逐渐回升的走势,但是回升速度将比较缓慢。今年猪价不会出现上年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下半年的猪价回升将是季节性回升。从供给基本面来讲,今年下半年的供给是没有缺口的,且供给比较充裕。当消费在下半年逐渐开始回暖的情况下,供给也将随着季节性呈现增加趋势。因此,下半年可能呈现出供需均增的特征。”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生猪销售价格低迷
据猪易数据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4月标准体重生猪价格为14.40元/公斤,环比3月下降了0.83元/公斤,涨幅为5.45%,同比2022年4月上涨1.00元/公斤,涨幅为7.46%。
回顾3月生猪价格走势,整体呈现先走低后走高、涨跌之间调整较为明显的趋势。虽然价格持续波动,但其中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之间差价幅度为1.22元/公斤,较3月已经有所减弱。
“从出栏量来看,预计4月生猪出栏量依然高于上年同期,整体生猪供给基本面比较充裕。而从消费来看。猪肉正处于4月份的消费淡季,且在2月中上旬的消费短期提振后,消费进入了平台期。”朱增勇说。
朱增勇指出,今年4月份的消费需求是高于去年同期的,这意味着消费已发挥了提振作用,只是对猪价反弹的支撑力度有限。今年以来的猪肉消费总体呈现回暖趋势,但是与常态下的消费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事实上,从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发布的4月生猪销售数据中同样看出了生猪市场的萧瑟,多家生猪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平均销售价格未能站上15元/公斤价格线上,销售收入也随之走低。
从销售收入看,包括温氏股份、新希望、唐人神等猪企普遍呈现出同比增长环比下降的趋势,其中环比下降明显的新希望销售收入为23.62亿元,环比变动-8.56%,同比变动 47.26%。
值得一提的,大北农、金新农和牧原股份的4月生猪销售收入却走出了环比上涨的趋势,分别上涨7.90%、6.08%和4.42%,达到了7.92亿元、1.02亿元和91.06亿元
事实上,大北农当月共销售生猪49.64万头,环比上涨了9.63%,与此前1月和2月的销售量相当;而此前在生猪销量增速上一马当先的金新农已经连续两月放缓脚步,当月共销售生猪7.98万头,环比下降了10.03%。
从单月销售数量来看,牧原股份依然凭借534.2万头的销售量仍稳坐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温氏股份210.63万头的销售量。
上市猪企主动去产能
事实上,在生猪养殖连续经历了4个月的亏损的情况下,已不乏猪企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包括傲农生物、天邦食品、大北农和天康生物在内的4家上市猪企已下调了今年的出栏目标,共下调600万—870万头。
为何上市公司主动下调出栏目标,放缓扩张脚步?
“上市企业下调出栏目标是基于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以及对明年供需情况的研判。”朱增勇指出,目前供给相对充裕,上市公司下调出栏目标,一方面是受到今年猪价较低影响,部分企业在一季度出现了亏损。在此情况下,公司的现金流动性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扩张计划;另一方面,基于对后期市场整体的供需形势判断,下调的出栏目标可能有利于减缓下半年和明年市场风险。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发改委预计短期猪价持续低迷,如果国储肉政策不启动收储措施,且各家猪企不调整产能计划安排而导致产能持续释放的话,猪价持续低迷会延续到第三季度末,第三季度末才会触底回升。
对于短期内的猪价走势,朱增勇认为5月份的猪价还是一个震荡式的逐渐回升的走势,但是回升速度将比较缓慢。
“今年猪价不会出现上年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下半年的猪价回升将是季节性回升。”朱增勇表示,从供给基本面来讲,今年下半年的供给是没有缺口的,且供给比较充裕。当消费在下半年逐渐开始回暖的情况下,供给也将随着季节性呈现增加趋势。因此,下半年可能呈现出供需均增的特征。
在此情况下,供需基本面的本质没有改变,只是供过于求的局面逐渐开始改善。所以猪价将是季节性的缓慢的稳定的回升,不会出现去年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现象。
朱增勇指出,今年下半年猪价的高点在于下半年整体需求的速度和需求恢复的空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相关文章:
- 俄能源部提出目的:到2050年俄罗斯天下煤冰市场份额达25%
- 消费踩油门!2023年社零总额创历史新高,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 民建中央:建议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统筹引导|两会声音
- 国资委确定首批启航企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
- 国家能源总体不惧“烤”验!煤冰采患上出 运患上快 用患上好
- 铁路助力海南出岛汽车归家!首批12车120台车辆经铁路托运集中运出|快讯
- 商务部:2023年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快讯
- 长三角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前两月全国进出口同比增长8.7%|快讯
- 迎峰度夏惠临,煤价若何展现?
- 五大建筑央企前两月新签合同总额超1.1万亿元,建筑业景气度继续回暖
相关推荐:
- 市场新变 多成份影响 产天提价法式减速 心岸挺价激情降温 电厂易也不易
- 客货两旺!铁路清明小长假预计发送旅客7500万人次
- 中国宝武收购中粮包装获批,打响龙年央企整合第一枪
-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3000万人次,累计发送货物超3400万吨|快讯
- 华电总体许诺正在产正在建煤矿三年内注进华电能源
- 突发!中石油原董事长王宜林退休4年后落马|快讯
- 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分量足:GDP超126万亿,同比增长5.2%
- 预计2024年全球失业人数增加200万人,亚洲整体失业率明显低于全球水平|快讯
- 凛冬将至能源提供吃松 亚洲煤冰价钱再创历史新下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5月1日起施行,将加大对碳排放数据造假的防范和惩处|快讯
-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继续扩大,种业龙头企业机会来了
- 鸡蛋市场调查:连降六周后蛋价悄悄“抬头”,未来还会不会有过山车?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八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前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 累计发送旅客3.48亿人次!铁路春运正式收官|快讯
- 3%!2022年GDP出炉,其中四季度增长2.9%|快讯
- 北京通报四家碳核查机构报告被退回,碳数据核查“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环保利剑
- 一个月三次聚焦风电能源建设,西部将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下一步将瞄准哪些地区?
- 2022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制造业受益最明显|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香港澳门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生态环境部:2022年办理两会建议提案1294件, “双碳”连续两年成最受关注议题|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