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超两亿台家电报废,工商联环境商会建议严厉打击非法拆解电器、电子废弃物行为|两会声音
文/刘诗萌
3月1日,电报打击电器电废《华夏时报》记者从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获悉,废工非法由环境商会起草的商联商会声音《关于改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提案》(下称《提案》)已提交全国工商联,将作为工商联团体提案使用。
提案指出,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生产量、保有量大,集中进入淘汰期导致电子垃圾数量激增。预计2023年超过两亿台家电报废,历年累计废弃品急剧增长。而废弃电器电子含有毒有害物质,野蛮拆解和掩埋焚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2009年,国家出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明确了目录制度、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资格许可制度及处理基金等。国家设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补贴回收处理电器电子产品。2012-2022年十年间,已累计发放补贴近268亿元,规范回收处理量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底,拆解企业已累计处理7.7亿台废电器,2012-2021年电子废物处理企业年实际处理量从1010万台增至8785万台。
不过,当前这一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基金资金来源不足,补贴发放时间过于延迟滞后,企业需流动资金弥补电子废物采购费用缺口,而补贴的动态调整也影响了回收-拆解-再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利润分配。此外,非法拆解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铜、铝等售价提高,很多回收商开始自行拆解,产生的废油、废铅酸蓄电池、废催化剂、废制冷剂等危废污染突出。例如,废家电有含铅玻璃、阻燃剂、PCB等毒害物质,小作坊不配备专业设备,造成水、大气和土壤污染。
鉴于2023年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已经停征,当前衔接政策尚未出台,部分拆解利用企业停工,待政策明朗后再开展经营生产。对此《提案》建议改革基金制度,增加资金来源,发改委探索试行针对大宗电子产品的消费者押金退款政策,进一步延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并优化资金结构,提高征收标准,增加补贴支付频次;完善动态补贴机制,基金补贴标准应以报废家电所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置成本为依据,财政部综合考虑回收、拆解和再利用企业之间的竞争等因素,理顺市场经济下价格的传导机制和利益平衡;此外,要严厉打击私拆等无资质企业拆解行为,完善经济惩罚措施。生态环境部应严格执法,提升废旧电器电子无害化处理水平,降低环境污染风险隐患。
编辑:徐芸茜
(责任编辑:阅读推荐)
- ·冀中能源邯矿总体云驾岭矿青监岗员为牢靠斲丧站“岗”放“哨”
- ·直击国考现场:考研降温为何考公人数激增?有的热门岗位1700人在竞争
- ·“新三样”走俏背后:前三季度出口额增长41.7%,中国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多少?
- ·中国出台“新大气十条”,环境部正面回应“大气污染治理影响经济”论
- ·化工用煤已经占产区市场煤需供半壁山河
- ·国资委“双百企业”“科改企业”最新名单公布:共减少16家,传递出哪些改革风向?
- ·铁路建设年末加速,多条新开工线路密集落地
- ·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 ·产天保供力度减小大 北港煤价迎去9月尾降 收改委“下限保煤,下限保电”
- ·49.0%!12月PMI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仍延续扩张|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