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实探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主打低碳可循环,全面实现绿电自给自足|聚焦博鳌

发帖时间:2025-01-15 21:41:18

摘要:由中远海运集团所承担的实探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改造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这个示范区总面积190.15公顷,博鳌由建筑绿色化改造、近零焦博可再生能源利用、碳示交通绿色化改造3个核心减碳领域和水资源循环与利用、范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打足聚运营智慧化、低碳电自园林景观生态化、可循新型电力系统5个相关方面共同构成。环全

实探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主打低碳可循环,现绿全面实现绿电自给自足|聚焦博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王悦 博鳌摄影报道

这个3月,实探在春雨焕新的博鳌博鳌东屿岛上,绿色低碳元素犹如雨后春笋,近零焦博在各处生根发芽。碳示

“回收一个塑料瓶节约的碳能量可供一盏25瓦的电灯照明4小时,一个易拉罐则可以让一台66瓦的冰箱连续运行3.5小时。”在一台名为“东屿岛碳魔方”的机器里,清晰标明了每个微小举动能做到的减碳量。

b71ca2fd6db1cca4200d1a0ae89c78b.jpg

据了解,在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前夕,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出喜讯,由中远海运集团所承担的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改造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这个示范区总面积190.15公顷,由建筑绿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交通绿色化改造3个核心减碳领域和水资源循环与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运营智慧化、园林景观生态化、新型电力系统5个相关方面共同构成。

“目前,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已经做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零碳数专科创部工程师刘洪文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

用“绿电”自给自足

2022年—2024年,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改造建设项目在中远海运集团所经营的博鳌东屿岛展开。

“近零碳是一种比较严谨的概念,按照基准年2019年来计算,没改造之前,东屿岛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2万—1.22万吨左右,改造完成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了每年470吨左右,仅是之前的3.8%,已经接近零碳。”刘洪文表示。

据了解,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建设最大化利用当地的风、光、热资源,光储充电站、一地两用农光互补。在“日光浴”、海风下,就能完成今年博鳌论坛的“绿电”供应,这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探索提供了优秀样板,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

在看得见的智慧“大脑”——博鳌近零碳运行管理中心内,一块46.8平方米的弧形大屏上显示着博鳌近零碳运行管理中心平台,基于无线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终端设施设备联通,对重点区域的水、电、空气等进行监测,比如,坐在电脑前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根据人流量来调整灯光,以此达到低耗能的目的。据介绍,这个基于国产自主可控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构建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近零碳示范区的碳监测、碳核算以及智慧化运维,达到碳数据平台的智能化、动态化管理。

而博鳌近零碳示范区首批改造的12个项目之一——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通过围护结构性能改造提升、设备设施性能改造提升、智慧化性能改造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4个方面16项的改造,运用屋面太阳能光伏板、外墙光伏百叶、光伏地砖、花朵风机等进行光能、风能发电,可直接对建筑内各类设备供电,并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光储直柔系统进行储能,使建筑所需能源达到自给自足。

在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以及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建筑绿色化改造中,则通过“会呼吸的幕墙”,形成很好的遮阳效果,减少空调系统用能强度,同时最大限度保持原设计风貌。同时,为增加建筑光伏发电量,在亚洲论坛大酒店南侧顶部的三层以上客房阳台,以立面光伏的形式安装了碲化镉薄膜光伏玻璃,该发电玻璃既可以减少热带地区的强烈太阳光照射,又可以实现光伏发电。

此外,还通过建设智能零碳咖啡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丰富东屿岛的减碳活动元素和科技互动标签,展现东屿岛零碳化科技化发展步伐,提高数智化服务水平,增强参会嘉宾对示范区的运营感知,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可再生能源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当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一个跨越式发展,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了活力。

“2023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了15.16亿千瓦,占比51.9%,这是历史性变化,首次超过了化石燃料;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是3.05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一半。从未来来看,到2030年,我们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占比将达到54.2%,未来可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表示。

据了解,在政策保障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从保障性收购到市场化消纳过程中。按照政策安排,2030年可再生能源全部进入市场,下一步,在政策上如何保障、激励投资,包括在财税政策上,绿色金融等等方面的政策,还需要一些努力。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在很长时期里面,在亚洲地区电力增长依然是一个最基本的挑战,需要大量的技术和投资来建设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应用的整个电力系统。同时,伴随着现在最新的科技革命进展,表现得最突出的已经不是建电网、电源的问题,而是源网荷储用全面系统化优化。比如,电动车发展很快,当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能会变成电力系统储能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们可以直接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走,建配网微网,主干的电网还是必要的,但是不是要那么密集的电网,而是搞发展路径的创新,另辟蹊径。”邹骥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